刘嘉美,香港人,毕业于香港大学社工系
还记得第一次在学校图书馆看到《有一些人行动》的封面时,给我的感觉是一本硬蹦蹦的政治主题书。当我拿起来随手翻阅几页后,被里面充满情感的故事吸引着,完全改变了我对这类书籍的认知。作者从这本书的十一个故事不同的主人翁去谈论我国社会边缘社群的生活状况,同时也从这十一个故事去检讨我国政府失衡的发展政策如何影响了整个社会格局。
刘嘉美,香港人,毕业于香港大学社工系的她在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和社会有关的工作,主要是香港和中国的劳工团体工作。 2014年移居来马来西亚后,因身份受新移民政策限制的关系,无法继续直接参与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和从事相关的工作。但她依然能在这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那就是用文字的方式继续为社会出一份力。
来到马来西亚后,嘉美陆陆续续在各大媒体网站和报刊写专栏,《有一些人行动》却是她写下的第一本书。问及她为何没把过往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她说道是基于因为现在自己的身份不再是组织者和走在社运的前线了,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把在这里的亲身经历写下来,同时希望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能把这些行动者的声音传达传出去,让本地人能对本土的社会状况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对嘉美而言,她把书中的人的抗争运动都称为“行动”,这群人正在用行动去对抗主流和失衡的发展。她也补充道:“抗争是大家能共同感受的议题。”比如这本书所著重的五个课题,那就是性别、土地、原住民、人权和社区艺术。
这些故事当中或许有些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再普通和熟悉不过,但不代表我们了解他们的理念和精神。嘉美则透过采访和身体力行的方式让我们对这些人的理念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可参考他们行动的经验是否可以在我们生活上做些什么来对抗这个不公的社会制度。
身临其境的嘉美
问及嘉美哪个议题是她最感兴趣的,她毫不犹豫回答了:“每个议题都很感兴趣,而且都很重要”,不过让她最感触的就是关于新移民和外籍配偶的课题。嘉美虽然过去一直在香港都有在处理一些外籍配偶的课题,她以为自己对这个议题已经很熟悉和了解。但没想到自己以外籍配偶移居来到马来西亚后,确确实实得有很强烈的感受,完全打破她过去对外籍配偶的认知。
嘉美坦言说过去在当社工时和不少外籍配偶聊天时,所以也听取了不少外籍配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遭遇。她以为自己可以很坦然得面对这个课题时,才发现原来当事者和社工所感受的是很不一样。每天都在忙碌来往各政府部门,其部门运作效率和政府的一些政策又对外籍配偶的不友善。同时又遭到这些部门的官员以鄙视的眼光和恶劣的态度来对待她,以为她企图在马来西亚干些什么。
这不只是对外籍配偶造成体力上的疲劳,同时也对她们造成精神和心灵的伤害。试问一个普通且无任何企图的人,却遭到无理的对待。于是嘉美随后就把她和马来西亚当地一个外籍配偶支援组织的故事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因为那是让她感受最深的故事。
人们对于东马的迷思
在香港发生占中事件的前夕,砂拉越人民因反水坝计划而举行抗争运动。他们设下路障,占领了当地将近一百天。这引起了嘉美的好奇心,她对于当地人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充满了好奇心和仰慕,于是这就成了她在写这本书时第一个拜访的地方。
在东马原住民地区所发生的事情其实都鲜少成为媒体报导的对象,所以这对西马人来说那仿佛就是世界另一端。于是嘉美就跟随当地的组织,翻山越岭深入当地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原住民地区。嘉美更跟随过一些组织深入这些山区,参与建立水利发电的计划。
嘉美在这里看到了政府失衡的发展政策是如何影响了当地的生活,是如何抹杀了属于当地人独有的文明智慧。而且据我所知的是我国许多天然资源,比如木桐大部分来自东马。但为何东马人民的生活水准任然没获得适当的发展,反而让人感觉到政府是在“榨干”当地的养分来肥沃西马的土地?
面对的挑战
期初我以为语言会是嘉美面对最大的问题,但嘉美却告诉我别太高估语言的问题。对她而言语言只不过是我们心里的一个魔鬼,一个自己筑起的障碍而已。嘉美鼓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跨过这面高墙,别因为语言的关系而阻碍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嘉美坦言目前她还在学习马来西亚的国语过程中,更笑言说道她可能连小学课本都还没完全看懂,但这不会让她畏惧的。期初她在访问时可能还需要朋友的翻译,但现在她都是只身去进行采访,倘若遇到听不太懂的话,会尽量要求受访者用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其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