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撒哈拉沙漠跑马拉松 刘俊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主讲人刘俊腾

可想过自己在全世界最炎热,平均温度高达摄氏50度的撒哈拉沙漠跑上一场为期七天,全长达257公里的极地马拉松?

有一位年轻人,为了替马来西亚爱滋基金会筹款,先后两次成功完成这艰巨的挑战,成为马来西亚最年轻的极地斗士!

刘俊腾(Jeff Lau) ,今年27岁,大学修读设计系 。在还没征服撒哈拉沙漠前,原以为自己像个普通人一样,当个上班族过上安稳的生活。那時他对马拉松一点概念也没有,也从来没参与过任何的马拉松,顶多只不过每个星期到户外跑5到10公里。

在他23岁那年,他遇上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在那年某次户外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摔导致他十字韧带撕裂。当时医生告诉他,手术后的康复期最少要九个月。在康复和复健期间,他领悟到了“失去才懂得珍惜”这个道理。他决定在自己身体健康还允许下,去做些有意义的活动。

经朋友介绍,他知道了可为慈善团体筹款的撒哈拉马拉松赛跑,于是毫不犹豫报名,那时是2014年。虽然报名费加装备费是非常大的一笔数额(高达三十千多马币),但是在各慈善团体的赞助下,最后他顺利地踏上了旅途,也因此开启了人生新的一章。

刘俊腾是日前受城邦阅读花园邀请,在讲座上分享自我挑战的经历。

刘俊腾正在为听众们讲解参赛的准备

夜晚的沙漠只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还没出发到撒哈拉参赛前的三个月,每个星期的训练需要跑上70公里,单次必须是35公里,每次训练都必须背上重达5公斤的背包。在这三个月里面,他多次想放弃,但想到报名费都已经交了,只好咬紧牙关放手一搏。

三个月过去后,刘俊腾生平第一次来到了沙漠,他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和兴奋。但是他随后非常后悔,因为马拉松全程非常辛苦。这七天他得面对气温落差很大的昼夜气候,食粮和水源有限、卫生问题等等困境。

主办单位要求参赛者在比赛的七天里,每天进食量必须达两千热量,于是他自备了即食面,即溶美禄,即溶三合一咖啡,零食和蔓越莓等等,七天里就只吃这些。

他坦言,过程非常辛苦,只能依靠意志力来完成竞赛。尤其是晚上的时候,沙漠四周非常暗,仅依靠头上那盏微弱的灯光来照明方向。外加夜间的沙漠没有任何的声音,只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风刮起沙粒的声音。当时的他觉得非常的无助和孤寂,甚至还掉下了男儿泪。

体验失败心智更成熟

在排除万难后,他还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比赛,还创下壮举成为最年轻征服撒哈拉的马来西亚人。随后他也参与了许多马拉松和体能极限运动,几乎都交出亮眼的成绩,但却在一场铁人赛事尝试到了失败的滋味。

那场赛事失败后,他耿耿于怀,对他来说这次的失败是个挫折,是他人生中的污点之一。但随后很快就从低谷走了出来,他从这次的失败学习到了一个道理:生活不是数学方程式,只有1+1。

2016年再次征战撒哈拉沙漠,对于刘俊腾来说,和第一次征战的意义不同。他坦言,因为年龄和历练的增长,他这次显得更稳重和成熟,在过程中也没有太多的抱怨,也没有任何想放弃的念头,显示心智和历练会影响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心态。

拒绝“标准生活”勇敢做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是需要取舍的,所以为了准备应付下一个挑战,我暂时辞去了我在咖啡馆的职务”。和他同年的朋友,现在大概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他还是过着漂浮的生活,没有所谓稳定的收入。但他并不在意自己没有过上社会所设下“标准的生活”。

“我鼓励大家大众参与这种活动,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需担心旁人的眼光,你在体验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刘俊腾呼吁大家不要担心自己的年龄,更不要害怕结果,因为过程才具有分享的价值,而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影响旁人。他说,在他影响下,他的家人也开始爱上了跑步,每个星期都会定期跑上一定的距离。

最后他分享了一个女生的故事。在撒哈拉沙漠马拉松赛里,他对一位患上眼疾的参赛女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名参赛者需要在一名工作人员辅助下,才能徒步完成比赛,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眼疾和不便,而轻易言弃或抱怨,反而比一般的人更坚强。他为此而感动,他开始学习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与其抱怨生活,倒不如享受它。

刘俊腾下来的计划是到加拿大参加今年3月的极寒地马拉松(THE 6633 ARCTIC ULTRA),此项比赛是必须在期限八天里,在零下三十度跑完560公里的马拉松。希望刘俊腾能征服这次的极地挑战,完成从“超越极限,从酷热跑到寒冬” 的壮举。

刘俊腾在讲座结束后与观众开心大合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