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闆于現校舍食堂的畫面(圖片摘自大同韩新学生会)
每逢下课时段,原本冷清的地方,有了人群,它是什么地方呢,它就是让学生温饱的地方 - 食堂。食堂是大同韩新传播学院历年校友的共同记忆,因为经营食堂逾20年的Uncle一直都是不变的老样子,他可说是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成长,但今年年初,他因病决定退休,要正式离开这个大家庭了。
相信许多校友都不知道Uncle的真实名字,他叫何秋文,今年70岁,于1998年起在韩新传播学院里经营食堂。韩新从旧校舍搬到新校舍已快十年,但不变的,上课日时,总可闻到食堂里传来香喷喷的巴拉煎味道和老板娘炒菜的声音。
学生经济不佳,老板伸出援手
振城校友于2001年畢業(圖片由受访者提供)
Uncle在学校经营食堂逾20年,当中曾帮助过不少贫穷的学生。其中于2001年毕业的校友李振城,就曾受过他的援助。
李振城回忆道,1998年间,他孤身从马六甲到吉隆坡念书,身上没有什么钱,刚开学的第一个礼拜只以面包度日。那段时期,他每天都到食堂闻饭菜香,然后才拿出面包来吃,吃完才心甘情愿地去上课。
为了要缴付学费,身上的钱已所剩不多,当时银行储蓄户口里也只剩2.80令吉。后来,Uncle及老板娘察觉到这年轻人一直在食堂里徘徊,便走向前去询问。Uncle同情他的处境,便问他是否有意在下午三时到食堂洗碗,时薪7令吉,并有免费一餐可吃。以当时的行情来说这价码相当高,当时的他感到非常高兴,一口答应。
“刚开始做洗碗工,感到非常害怕和害羞,担心让同学看见,所以躲在角落间洗碗,用最快速度将碗洗好,并把它擦干”,他阐述道。
每当有余饭剩菜,Uncle亦会填满饭盒,让他打包回到宿舍里吃,那是他最丰盛的一餐。
事过境迁恩情依旧
“当时,在外打工的时薪约2令吉至2.50令吉”,他说道。后来,一个学期后,因在外头找到一份工作,且工作时间较长,足足有8小时,薪水较在食堂打工高,所有他便身兼两职,打两份工。
“阿城,长这么大咯”。毕业多年后,2013年他出席学院举办的活动,在远处遇见Uncle及老板娘,虽然事情过去已久。但当时Uncle仍向他打招呼,热情依旧,感动不己。
那段期间他把Uncle及老板娘当作“干爸”及“干妈”般对待,他至今仍非常感谢他们在他最困难时,让他有个依靠的膀弯,在最沮丧时给他希望。
雪中送炭温暖学子心
另一名校友邱伟伦,毕业于2012年,亦曾受过Uncle及老板娘的恩惠。因为家境问题,家人只能付学费,生活开销必须自己解决。
当时学院有名非常关心学生的王主任,见到他需要援助便介绍他到食堂打工,他相信王主任也介绍过不同时期的学生在食堂打工。在韩新求学期间,他在食堂帮忙,除了支付薪水,也提供一餐,有时剩食物,Uncle便会让他打包回去作为晚餐。老板娘也会将接近过期的面包免费赠送给他,让他作为早餐。
“纵使已不记得我是谁,但我会永远记得你给予我的恩惠”,邱伟伦说道。
Uncle所售的菜肴及饮料虽然不及外头多样,但其中咖喱鸡,卤蛋和冰咖啡仍深受学生喜爱。可惜的是,由于Uncle身体状况欠佳,所以决定于今年2017年休业转而由他人接手。希望Uncle能早日康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