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在大学或学院上课,一般会期待能够学习和自己专业有关的课程。可是上了大专,就会发现除了专业还需要学习许多“额外”的,甚至看起来和专业毫无关系的课程,譬如社会学。有些大专生听到社会学便愁眉苦脸,对于还未接触过社会的大专生来说,这似乎是一门很高深且难以理解的课程。甚至有大专生认为,这些课程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联系,对将来到社会上打拼也起不了作用。
究竟大专生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社会学这门课程和已知的社会又有何不同?社会学讲师张溦紟表示,其实大学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广泛学习知识的地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一些教育系统比较完善的大学一般会鼓励学生多接触专业领域以外的课程,比如选修课及通识课,甚至和专业领域相关的课程会让学生在大三或大四才进一步修读。这样一来除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能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学科看待世界的方式。到了社会以后,学生更有能力去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不同学科看待世界有不一样的方式
社会学强调批判与思考,并从中让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事物,然而许多刻板印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社会学又要如何让我们重新审视并看待我们一直以来认为是正确或错误的观念呢?
张溦紟表示,社会学的确会对许多固有的观念提出质疑,但不一定完全拒绝这些想法。像是一些已知的道德观念也是经过长年累月沉淀及传承下来的。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追寻这些道德观念怎么来,然后发现当中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
受访者社会学讲师张溦紟
举个例子,一部连续剧以大盗劫富济贫为题材,大盗强取他人的物品固然可恶,但如果大盗的原则是只抢恶人的财富,并用以接济需要帮忙的人,这样“模糊不清”的角色,又该如何判断好坏呢?
张溦紟表示,社会学不是一门道德课,它不做刻板的道德判断,也不会去区分谁是好人或坏人。相反它会讨论的是在这个议题里面谁牵涉了当中的关系利害,而这些涉及者哪个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好处及权力,哪个处于“弱势”。
“在社会学里,最重要的标杆是,公平公正如何可能。”
理解社会学无捷径 需多看多听多读
小时候,家长都教育孩子,“有些事情你出来社会就知道了”,这样的教育或许会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而社会学的教育方式则是鼓励由我们自己找出理解和诠释的方法,找出“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及“如何变成这样”。
一般我们熟悉的中小学教育会让学生掌握一些比较实用或有前途的知识,并没有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考。部分采取开放思考教育的学校,从中学开始就希望学生能够接触社会学这类科目,以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思考方式理解这个世界,去感知这个社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并不流行,因此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以个人思考为主的科目时,或许会感到困惑及难以理解。对此,张溦紟给予的建议是“静心阅读、打开耳朵、心房和脑袋,先去理解社会学所要表达的,不要在未聆听他人的情况下,急着表达自己,要尝试理解他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