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学士学位的陈胜吉是一位全能导演。从导戏、摄影到灯光等各种职位,无所不能,扎实的“功力”练就了他电影路的成就。2013年,他从台湾回到了马来西亚,在《BMW短片竞赛2013》中,凭借短片《32°C深夜KK》夺下5个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剪接”、“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BMW SHORTIES 陈胜吉作品 《32°C 深夜KK》 照片来自谷歌
BMW SHORTIES陈胜吉作品 《Hello, goodbye》照片来自谷歌
2014年,他带着他的故事《分贝人生》竞投台湾金马创投会议百万首奖,从25个入选的电影企划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奖。经过两年的筹备,《分贝人生》终在今年开拍,让人惊喜的是,此片成功邀得影后张艾嘉参演,使这部电影更值得期待。
电影《分贝人生》已在近期杀青,这是陈胜吉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他表示,虽然无法控制观众是怎么样看待这部电影,但还是希望能把“只要还有气息,活着就会有出口”的讯息带给观众。
相信自己“一 千次” 甚至更多
导演身份的他
陈胜吉表示他人生的转折点是去了台湾念书,就是在那个时候得到启蒙而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唯有一直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情,是他从求学时期到现在都保持不变的心态。
他在成长的过程的中,没有特别仰慕谁,但若真要说,是爱迪生。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总是听到科学老师说爱迪生尝试了一千次才成功发明了电灯。若不是因为爱迪生相信自己,和带着某种程度的疯狂与毅力,电灯根本不会被爱迪生发明出来。
他说, “其实这和人的生活状态很相似,当你想尝试些什么,就应该保持着像爱迪生那样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自己、不断尝新,保持毅力。”
曾经的陈胜吉十分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但他仔细想想,其实这也不过是别人脑海中的自己。他表示,我们无法控制他人对自己保持什么样的看法,所以就算失败了,就再试一次,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至少自己曾经尝试过。
他说,从小他都是在一个填鸭式的教育下长大,然而那些教育是非常制式化的,它都教导我们如何变成一个“安全”的人,要我们减少犯错并尝试找出“对”的答案。但正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所以才需要教育,而且根本没有 “对” 的标准,那只是“游戏规则”制定出来的答案。这反思使他对“成功”有不一样的定义。
“当你完成一件你可以从中得到满足感,得到成就感的事情,它也可以被归纳为成功。好好活着,其实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影像创作是与世界沟通的媒介之一
陈胜吉表示,虽然他目前的身份是导演,但拍摄电影并不是他的梦。他说影像创作是与世界沟通的媒体之一,而那是他现阶段最适合表达及呈现自己状态的一个方式。
“我觉得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生命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答案,只能透过自身不断去发掘,与世界沟通,与一切沟通。当发现了另一个沟通的可能性,那我很有可能就不会是导演的身份了。”
陈胜吉说道,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谁特别在鼓励自己,但他看到还在努力中的朋友还没放弃,自己就不应该放弃自己。他也表示时间一分一秒地往前走,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来得及后悔的,所以不断往后看只会让自己沉溺在过去,而不是面对当下与未来。
从学生到成为导演至今,他为他的梦想所做的就是吸收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不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对自己起到真正的作用,但是如果停止吸收,就犹如大树脱离了土地,鱼儿脱离海水。而真正的梦想是什么,却无法得知。
“多听多看多写,多阅读,实践当下想实践的,不然也只能一直原地踏步。”
电影梦,即是做好眼前每一件事
陈胜吉坦言,置身在大马电影圈有苦有乐。他觉得这个行业的辛苦在于整个制度上缺乏完善的系统性,会有失衡的地方出现,尤其是岗位上的区分更为明显。而乐的地方则是看见很多人有心想要创作出不一样的电影和寻找不同的电影语言。
问及坚持电影梦的动力和困难,他表示很难去描述,毕竟《分贝人生》现在才是第一部电影,而且又是一个这么特别的形式诞生,没有前车之鉴,很多东西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
不过他说,“电影梦就是好好将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久了,就会在筑梦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