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青元导演执导的本地电影《Ola Bola》,以80年代时期的大马足球作为电影题材,动用了一众素人演员,三大种族皆参与其中而备受瞩目。《Ola Bola》在还未开播便在大马掀起一股热潮,不少人在网络上议论纷纷,表示对电影的期待。然而当电影上映后,观众对此电影的评价却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
不少观众认为这部电影在历年来众多贺岁片当中,算是一部水准不错且值得推荐的电影,更表扬大马电影素质的提升。然而,也有观众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炮轰周青元导演有故意讨好马来人的倾向。原因在于当年大马和韩国对垒时,踢进制胜球的是华人而非如戏中的10号球员阿里。部分观众不能接受《Ola Bola》纂改历史。
进球功臣:混肴年轻一代
关于制胜球的议论,根据《当今大马》的报导,当年真正踢进制胜球的功臣黄财富认为,这会造成年轻一代混淆。而另一位功臣为10号的哈山沙妮,他表示电影已将一些内容做了改编和更动,其中一个便是当时的比数是大马以2比1取胜,而非电影中的3比2。
虽然如此,这两位功臣皆认为《Ola Bola》确实是传达了正面的信息给观众,也表示当年他们都是为了国家而战,球员之间不分种族。
苏颖欣:角色置换凸显东西马认同差异
《当今大马》中文版助理编辑苏颖欣在其专栏发表的《Ola Bola:谁的国家想象》,提出了她对于这个制胜球的另一番剖析和见解。她写道,制胜球这一幕并不是以真实故事作为电影内容,明显是经过考虑与操作。
不过,她认为这样的角色置换反而是在凸显东马和西马的认同差异,更甚于说导演刻意讨好马来人。
根据苏颖欣的看法,她觉得在戏中Eric代表的是东马的声音,和西马显得格格不入,尽管这种状况在之后有好转,但始终是处在边缘的一体。Eric于电影的存在,只不过是作为刺激阿里更加努力的配角,仅此。反之周国强在戏里才是代表华人的角色。
她也表示,看电影重要的并不是找出其中虚构和真实的部分,而是如何在这虚构的语境中面对目前大马的现实问题。无可置否的是,国家所遭遇的问题很容易就被浪漫和怀旧的氛围给模糊,比如种族问题、阶级问题和性别问题等,在电影中都被忽视了。
“政治正确”赢马来市场
关于这项争议,评论人吴镇康在《东方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表示《Ola Bola》这部电影拍得不错,编导希望唤起人们对大马足球的美好记忆。然而为了电影的市场,很多时候不得不“政治正确”,把攻入制胜球者改为马来人。
他认为,若攻进制胜球者的是华人,在马来市场必定大打折扣。为了赚钱,在票房的考虑下,所制作的“虚构故事”。